本报讯(记者程昭)由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完成的“池州市双季稻轻型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”项目,日前通过省市级农业科技成果鉴定。
该项目历时五年,对制约水稻轻型栽培的关键技术进行改进和集成创新,形成了适合我市甚至我省沿江双季稻轻型栽培的技术新体系,体现了轻型简便、稳产高产、低耗高效的特点,在实践中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,提高了劳动生产率,缓解了双季稻地区农村劳动力紧张的矛盾,加速推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。此外,该项成果提出了直播早稻的合理群体结构指标;筛选出一批适宜直播和抛秧的水稻品种,实现了良种与轻型栽培技术的配套和推广;集成了营养土配置、壮秧培育、抛秧方式、肥水管理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,形成了适宜我市乃至沿江双季稻区生态特点和生产条件的早、晚稻抛秧栽培技术;研究制定了我市早稻直播、早稻抛秧、晚稻塑盘抛秧和晚稻无盘抛秧4个技术规程。
2005年至2010年,该项目在我市累计推广应用453.3万亩,平均亩产增加42公斤,累计总产增加19万吨,累计节约成本2.2亿元,累计新增纯收入5.44亿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