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兵的姨侄儿今年30岁,在部队里已经服役9年,一切都挺好的,就是有一件事让他的爸爸耿耿于怀:快到而立之年了,对象问题还没有落实。
姨侄儿命苦,1岁时,他娘就得病去世,是我那姨姐夫一把屎一把尿把他抚养成人。姨侄儿读完了中学,姨姐夫就把儿子送到部队参军,让儿子到部队大熔炉里去锻炼,这一点,我那姨姐夫想得开。姨侄儿还算争气,在部队肯吃苦,部队首长与战友都很喜欢他。
那些年,见到姨姐夫,他的脸上都是笑盈盈的。他说儿子在部队混得不错,经常受表彰。有一次,一位中央首长下基层,接见姨侄儿所在的连队官兵,还跟姨侄儿合影了一张照片。姨姐夫把这张相片复制了好多张,逢人就掏出来让人观赏。
可近两年,姨姐夫谈到他的儿子,语气明显低落许多。他的头不再像公鸡的尾巴那样翘得高高的,而是像牛尾巴一样耷拉着。原来,随着年龄的增长,姨侄儿的“婚事”,却成了姨姐夫的“心事”。这孩子个性要强,总说家庭困难,个人大事暂时拖一拖,谁知一拖就把年龄拖大了。
家庭困难是事实,姨姐夫家住皖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,房子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土坯房。屋里没有粉刷,布满烟尘的油黑墙壁上,张贴了政府每年春节赠送的慰问信。在中堂画的上方,放置了“光荣人家”匾额。这些年来,由于孩子参军,姨姐夫一个人在家里种了两亩薄田,与村里那些有孩子在外务工的家庭比起来,姨姐夫家里显得局促贫寒。
现在,姨侄儿的年龄到了婚姻“警戒线”了,船上人不急,岸上人急得跺脚。看到邻居家的儿女们,过年回家成双成对,姨姐夫能不急吗?于是不断地打电话催促儿子抓紧解决终身大事。
最近传来好消息,姨侄儿在网上结识了一位姑娘,还是省城移动公司的。姑娘在QQ里看到姨侄儿一表人才,又在部队负责通讯线路,有一技之长,就乐意与姨侄儿交往。听到这个消息,我的姨姐夫终于昂起了头,望着远方笑了。